網頁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黃家騁:中國帝王風水學



黃家騁:中國帝王風水學
台灣大元書局出版
25/774/繁體橫排/平裝
ISBN9789865817336



香港星易公司

Telephone: 3997 0550

Whatsapp/Wechat68793475

Emailxinyibooks@yahoo.com.hk

https://xinyibooks.blogspot.com/

可郵寄外國
付款前,請先跟店主聯繫,謝謝!

 


 《中國帝王風水學》
帝王陵墓,實際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屬建築,合稱為陵寢,我國從第一個古代夏王朝,到最後一個清王朝,歷時三千餘年,其間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至今地面有跡可尋、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共有一百多座,分佈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所以中國的帝王陵寢=力不僅數量眾多、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而且佈局嚴謹、建築宏偉、工藝精湛,具有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黃家騁

1948
1月,出生於台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理事暨易經主講、華岡傳統醫學會副會長、港九中醫師公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易學月刊專論數十篇,媒體專欄超過三千篇。著作易學提要、易學與醫學之綜合研究、洪範易知、易術概要、七政三王真躔萬年星曆、星海辭林六巨冊等。講授易經、天文、中西星象、三元地理、擇日等卅餘年。

中國帝王風水學-目錄導覽說明


【鈔本】右翻  目錄略
【撰著】左翻  目錄如下
001  中國帝王風水學目錄
001  中國帝王風水學序
009  穴圖大略  010理想的風水圖
011  中國帝王風水學序  黃家騁
015  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聖像
016  伏羲女媧創製婚姻與家庭制度
017  太極圖是學術文化與科學的根源
018  陰陽八卦蘊藏天地奧祕為風水根源
019  易經是中華文明與科學的根源
020  定位斷驗的羅盤蘊含天地奧祕
021  中國歷代帝王像一
026  中國歷代帝王像二
026  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犧聖像
027  炎帝神農氏
028  中華民族先祖黃帝軒轅氏
029  少昊金天氏 顓頊高陽氏  地嚳高辛氏
030  帝摯  帝堯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031 【夏】啟以後前2197-1766432年歷1417
035 【商朝】前1600-1046年共600年歷1731
043 【西周】前l122-770353年 歷十二帝
046 【東周】前770-225545年 歷廿六帝
050 〔春秋戰國〕前770-221
050 【秦】統一後 前22l-20115年歷三帝
053 【西漢】前206-西元8年共214年 歷十三帝
057 【新】王莽 9-2517 (45-23
057 〔淮陽王〕劉玄(?-25)
058 【東漢】25-220195年 歷十三帝
060  三國- 220-265年共46年 歷五帝
064  三國- 221-243 43年 歷二帝
065  三國- 222-280 59年 曆四帝
067 【西晉】265-316 51年 歷四帝
070 【東晉】317-402 104年 歷十一帝
075 【十六國】304-439
075   後蜀(成漢) 303-347 共七帝
076   前趙() 304-329 匈奴
077   後趙 319-352 7帝 羯族人
078   前燕 357-370 歷三帝 鮮卑族
079   前秦 351-394歷六帝 氐族
080   前涼 313-376 漢族  7
081   後秦 384-4l7 羌族   3
082   後燕 384-409 鮮卑族 歷5
083   南燕 398-410 鮮卑族 歷二帝
083   北燕 409-436 漢族  歷二帝
084   後涼 386-403 氐族  歷四帝
085   南涼 397-414 鮮卑族 歷三帝
085   西涼 400-420 漢族  歷二帝
086   北涼 397-439 匈奴  歷三帝
086   西秦 385-431 鮮卑族 歷四帝
087   (胡夏) 407-431 匈奴 歷三帝
088 【南北朝】
088     420-479 60年 歷八帝
091     479-501 23年 歷七帝
092     502-557 56年 歷四帝
093     557-589 33年 歷五帝
095   北魏 386-534 149年 歷十一帝
097   東魏 533-550 17年 一帝
097   西魏 535-557 23年 歷四帝
098   北齊 550-577 28年 歷五帝
099   北周 557-581 25年 歷五帝
101 【隋】 581-618 38年 歷三帝
102 【唐】 618-907 22
107 【五代十國】907-960
017   五代 後梁 907-923   16
107   五代 後唐 923-936   14
108   五代 後晉 936-946   11
108   五代 後漢 947-950   4
109   五代 後周 951-960   10
109   十國 前蜀 907-925
109   十國 吳     892--937
111   十國 楚     896-951
112   十國 閩     897-946
113   五代 南唐 937-975
113   十國 荊南 907-963
114   十國 南漢 905-971
115   十國 吳越 893-978
116   十國 北漢 951-979
117   十國 後蜀 933-965
118 【北宋】 960-1127 168年 歷九帝
123 【南宋】1127-l279 152年 歷九帝
127 【元朝】1279-1368 90年 歷十六帝
132 【明朝】1368-1644 277年 歷十七帝
140 〔大順〕1644-1646 2年 歷一帝
140 〔大西〕1644-1646 2年 歷一帝
141 〔南明〕1644-1662 18年 歷三帝
142 【清朝】l644-1911 268年 歷十一帝
151  中華民國歷任首長
177  中華民國總統  蔣中正
178  李宗仁  嚴家淦
179  蔣經國  李登輝  陳水扁  馬英九
182【中國歷代帝王陵墓】
182  太昊陵  女媧陵
183  炎帝陵  黃帝陵
184  少昊陵  顓頊陵
185  堯帝陵  舜帝陵
186  夏禹陵  商湯陵
187  秦始皇陵  氣勢宏大的兵馬俑一號坑
189  漢代皇陵
189  西漢長陵  西漢安陵
190  西漢霸陵  西漢陽陵
191  西漢茂陵  西漢平陵
192  西漢杜陵  西漢渭陵
193  西漢延陵  西漢義陵
194  西漢康陵  東漢原陵
195  東漢恭陵  東漢懷陵
196  三國曹操高陵蜀漢惠陵
197  筆者在劉備墓前留影        東吳蔣陵
198  曹魏高平陵 隋太陵
199  隋煬帝陵  唐代皇陵        唐獻陵
200  唐昭陵  唐乾陵
201  唐泰陵  唐建陵
202  唐崇陵  唐景陵
203  唐光陵  唐端陵
204  唐貞陵  唐簡陵
205  唐靖陵  宋朝皇陵 北宋永昌陵
206  北宋永熙陵 北宋永定陵
207  北宋永昭陵 北宋永厚陵
208  北宋永裕陵 北宋永泰陵
209  南宋六陵之一  南宋六陵之二
210  南宋六陵之三  南宋六陵之四
211  遼、西夏  遼慶陵  西夏王陵之一
212  西夏王陵之二  西夏王陵之三
213  元代皇陵成吉思汗陵        明代皇陵
214  明孝陵(太祖洪武) 明長陵(成祖永樂)
215  明獻陵(仁宗洪熙) 明景陵(宣宗宣德)
216  明裕陵(英宗正統天順) 明茂陵(獻宗成化)
217  明泰陵(孝宗弘治) 明康陵(武宗正德)
218  明永陵(世宗嘉靖) 明昭陵(穆宗隆慶)
219  明定陵(神宗萬曆) 明慶陵(光宗太昌)
220  明德陵(熹宗天啟) 明思陵(思宗崇禎)
221  清福陵(後金太祖 努爾哈赤 天命)
221  清昭陵(清太宗 皇太極 天聰)
222  東陵-清孝陵(清世祖  福臨 順治)
222  東陵-清景陵(清聖祖  玄燁 康熙)
223  西陵-清泰陵(清世宗  胤禎 雍正)
223  東陵-清裕陵(清高宗  弘曆 乾隆)
224  西陵-清昌陵(清仁宗  顒琰 嘉慶)
224  西陵-清慕陵(清宣宗  旻寧 道光)
225  西陵-慕陵牌坊(清宣宗 旻寧 道光)
225  東陵-清定陵(清文宗  奕紵 咸豐)
226  東陵-清惠陵(清穆宗  載淳 同治)
226  西陵-清崇陵(清德宗  載湉 光緒)
227  清普陀峪定東陵-慈禧太后陵
227  普陀峪定東陵-慈禧太后陵
229  孫中山先生中山陵風水
246 【星象研究】蔣家風水談 19960715
247  筆者考察鑑定慈湖風水
248  慈湖西南方的大湖,造福台灣錢淹腳目
249  經國先生陵寢,在氣勢上不如慈湖
250  座西向的頭寮西夯水持,讓台灣致富
252  蔣公陵寢慈湖
253 【星象研究】由星象看兩蔣移靈19960725
259  蔣家主張兩蔣移靈誰就會去世
261 【中國帝王陵墓探祕】
261  中國帝王陵墓發展概要  墓葬起源
264  帝王陵墓  268  陵園建築
274  地下宮殿  280  殉葬
289  傳說中的帝王陵墓  黃帝陵
292  少昊陵    293  大禹陵
294  商殷王陵
301  春秋戰國時期陵墓
305  秦代皇陵  秦始皇陵
316  漢代皇陵
332  三國時期皇陵  漢昭烈帝惠陵與武侯祠
340  六朝皇陵
346  隋代皇陵  隋文帝陵        347  隋煬帝陵
349  唐代皇陵  昭陵  357  乾陵
364  西藏王陵
367  前蜀永陵
368  南唐二陵
373  宋代皇陵
374  宋帝八陵  永安陵等
379  西夏王陵
382  金代皇陵
385  元代皇陵  386  成吉斯汗陵
393  明代皇陵  中都皇陵
399  孝陵
404  十三陵
424 【明十三陵細論】詳圖
428  手繪明十三陵全圖
429  明朝帝陵圖
440  明朝帝陵表
444  明十三陵建造概況
451  十三陵建陵的故事
454  明代皇帝檔案
455  明代世系表
472  清代皇陵
487 【中國歷代帝王陵墓簡表】
487  原始「部落社會時期」傳說之帝陵
487  太古、上古時代(傳說之陵)
488  部落社會時期傳說之帝陵  夏代帝陵
489  商殷帝陵
490  西周帝陵
491  春秋帝陵
492  戰國帝陵  秦代帝陵
493  西漢帝陵
494  東漢帝陵
495  三國帝陵
496  西晉帝陵  東晉帝陵
497  五胡十六國帝陵
500  淝水戰後政權
503  南北朝-南朝帝陵
504  南北朝-北朝帝陵
505  隋代帝陵
506  唐代帝陵
507  五代十國帝陵  十六國帝陵
509  北宋帝陵
510  遼帝陵  南宋帝陵
511  金帝陵  元帝陵
512  明帝陵
514  清帝陵
515  中華民國帝陵
516 【中國八百年治亂周期】
534  中國皇帝登基年齡
540  中國皇帝在位時間
546  中國皇帝的壽命
558  在位時間最短君主列表
561  中國的「太上皇」
568  中國追尊君主列表
583  歷史上的皇帝之最
589 【大元書局印行】黃家騁編著 術數叢書四種
/導讀 《中國帝王風水學》top 
【序言】

中國帝王風水學序/黃家騁

談到風水,起自居室、屋宇,因此選擇遮風避雨、取水容易的地方,成為上古人類在生活、生存中重要的大事。

而人之大事,莫過於喪事,因此選擇吉地、尋龍點穴,確定吉時,然後葬地,更是家庭、家族中最重要的大事。特別是帝王將相、富豪士紳,無不謹慎處哩,所謂慎終追遠。

居室、安葬在易經中言之最祥,諸經中所言亦多,儀禮、禮記中更又專章、專篇詳述。

《易經‧繫辭下二》談到居室:「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同章亦談到喪葬:「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孔子向老子問禮學習葬禮】

昔孔子亦曾向老子學習風水安葬之禮。《史記》記載「孔子向老子問禮」一事,是重要的一則,佐証。

《孔子家語》中已有記載:「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囑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

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謂然曰:吾今乃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聽明深察而進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宏達而危其身,好發人之惡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自周返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孔子家語》中這段話,對孔子適周的前因後果,皆有清楚的人事交代,孔子既然與老子確實有過接觸,並向其請教周禮,孔子本人必然會在與弟子交學對談中留下記錄。

《禮記‧曾子問》中確有記載老子為孔子說禮的情節,關於這部份的原文如下:

「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于巷黨,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既明返而後行,曰:禮也。反葬而丘問之曰:『夫柩不可返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己之遲速,則豈如行哉。』

老聃曰:『諸侯朝天子,見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夫柩不早出,不莫宿,見星而行者,唯罪人與奔父母之喪者,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見星也?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為患。』---吾聞老聃云」。

從孔子與曾子對談中,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巧合,孔子在適周期間,正好有機會趁老子為人主持喪禮時,臨場見習,正好遇上「日蝕」,證明春秋未期《道德經》之作者?在此可得最佳佐証。

《禮記‧曾子問》篇記載孔子向老子學習風水與安葬之禮。就此曾請教一位易經博士,他答說:「這段話是偽造的,不能信」。

此段談到天象天理與安葬之道,尊崇天命之禮。但在一些老學究的眼裏,孔子是不知天命天理與風水葬禮之人。

事實上,孔子是知天文、識地理的聖人。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藏敦煌卷鈔《三備》伯希和編自S6015號、S6349號中,就有孔子與眾弟子談論風水斷驗。天時、擇日之記載。

《上備》言天文、《中備》言卜筮、《下備》言地理。《易三備》演進到東漢時,就成了京房易等卜卦之學。

【風水陵墓的起源】

陵墓本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在原始」社會初期,人死了只是隨便掩埋而已,甚至有將其棄置不加掩埋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宗教信仰的產生,對死者的埋葬問題,逐漸發展成為一件大事。今天世界上保存下來的許多重要文物古跡,不少就是墳墓的遺跡﹑遺物。如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四﹑五千年前古人的陵墓。

由於我國的歷史連綿不斷,遊獵社會時間很長,歷代帝王陵寢幾乎遍布青山綠野,難以勝計。占地之廣,建築規模之大,達到驚人程度。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就可看到,陵寢的形成也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的。

帝王陵墓,實際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屬建築,合稱為陵寢。我國從第一個古代夏王朝,到最後一個清王朝,歷時三千餘年,其間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和地方政權,共有帝王五百餘人。

至今地面有跡可尋、時代明確的帝王陵寢共有一百多座,分佈在全國半數以上的省區。

所以中國的帝王陵寢,不僅數量眾多、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而且佈局嚴禁、建築宏偉、工藝精湛,具有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一五年二月十五日.黃家騁謹識於經世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