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辳:風水疑問新解答
宋林出版
平裝/25開/繁體竪排/251頁
ISBN:9789578275324
香港星易公司
可郵寄外國
付款前,請先跟店主聯繫,謝謝!
Telephone:3997 0550
Telegram / Signal / Whatsapp / Wechat:68793475
Email:xinyibooks@yahoo.com.hk
https://xinyibooks.blogspot.com/
事實上,山川形勢、龍穴砂水,為理氣之體,無巒頭砂水,又怎能有理氣可言呢?理氣者,推演巒頭砂水之方位吉凶、元運衰旺,是為巒頭之用,無理氣生剋制化的推演,又怎能知道巒頭的吉凶呢?
看巒頭而不用理氣,則無法推測吉凶結果;光言理氣而不察巒頭,則為無的放矢,因無理可據、無氣可言也;故兩者必須兼用,相輔相成,始能全堪輿一術之體用也。
從客觀的立場出發,讀古書而窮其理,當可明書之真偽;真書者,明師之經驗積累,為理論與實踐之融合;偽書者,說幻言空,遇不懂而無話可說時,總以蘊秘藏訣,不敢洩露天機為藉口而故弄玄虛,誤人愚惑「風水疑問新解答」,就是針對一些疑惑來依理解說;前篇取材於清朝陸應穀所撰的「地理或問」,後篇則撰自於清朝馬清鴞所著的「地理辨惑」。
馬清鵑精於堪輿,曾隨師遊歷十數載,經驗豐富,因不恥術士、偽書之惑人,特著辨惑以解眾惑,於問答的文字之中,盡洩蔣大鴻秘傳的 心法。
「葉九升經驗說」,補前兩者之不足;「徐宇辳經驗談」,為一些微角之啟發,數十年的經驗心得,直指堪輿術的捷徑,破解古人的玄機,言人所不敢言。
附錄之「地理三字經」及「劉基堪輿漫興」,均為風水學說中的經典,識者珍之矣。
東海 徐宇辳識於 辛巳季春月 台北
目錄
地理或問
一問 地理之說,何時乎?
二問 陰陽何以辨之?
三問 地理亦有驗乎?
四問 死骨何以能蔭生人也?
五問 抱養立嗣不應乎?
六問 何為生氣?
七問 生氣於何見之?
八問 生氣何以承之?
九問 何以知其驗?
十問 求地之道若何?
十一問 吉地果能致富貴乎?
十二問 堪輿之書何以別其真膺
十三問 地理諸家有可採者乎?
十四問 九星五星何者為是?
十五問 地理有秘訣乎?
十六問 能預知穴中所有?
十七問 山何以名龍?
十八問 何以知其為龍?
十九問 龍之轉換能一例視乎?
二十問 龍與砂何以別?
廿一問 龍有真偽乎?
廿二問 問一類龍亦有不同?
廿三問 真龍結陽基陰宅可知乎?
廿四問 龍多結陽宅陰宅?
廿五問 何以謂陽宅少而陰宅多?
廿六問 支干之辨?
廿七問 支幹取用以何為善?
廿八問 神廟亦有龍乎?
廿九問 龍峽真假?
三十問 祖宗父母子息之說?
卅一問 龍法傳變者何?
卅二問 十大崩洪可信乎?
卅三問 高山、水際,以何為佳?
卅四問 龍格?
卅五問 龍勢?
卅六問 龍情?
卅七問 龍形?
卅八問 尋龍之法?
卅九問 平洋亦有龍乎?
四十問 水鄉與山龍何以異?
四十一問 水龍論形勢或論星卦?
四十二問 何為穴?
四十三問 何以得其真穴而點之?
四十四問 太極暈之形象若何?
四十五問 穴情如何?
四十六問 尋穴可以百不失一乎?
四十七問 穴秘而難求乎?
四十八問 尋穴與點穴孰難?
四十九問 丈量之法如何?
五十問 穴外四勢何以能知?
五十一問 立穴如何?
五十二問 眠穴若何?
五十三問 何為三時?
五十四問 穴以何者為印證乎?
五十五問 穴內有器用諸物形乎?
五十六問 五色圓毬如卵有之否?
五十七問 穴形如何?
五十八問 穴之結法可得而知乎?
五十九問 數結、餘結何以定穴?
六十問 水口之結何如?
六十一問 撒平無跡於何定穴?
六十二問 結數穴形於何尋正穴?
六十三問 一片粗石於何尋穴
六十四問 除一正穴之外餘皆假乎?
六十五問 無穴情朝應於何尋穴?
六十六問 若無堂局於何定穴?
六十七問 撒落平田於何定穴?
六十八問 結兩穴三穴皆可用乎?
六十九問 無抈腳頭面如何尋穴?
七十問 山洋結穴有異同乎?
七十一問 結為石窟深潭可用乎?
七十二問 怪穴假穴之辨?
七十三問 辨土之法?
七十四問 交媾胎息之說若何?
七十五問 何者為砂?
七十六問 何為護龍之砂?
七十七問 照穴之砂有幾?
七十八問 朝山案山何為要?
七十九問 有朝案無夾耳可乎?
八十問 何以結地之處無鬼樂?
八十一問 曜星何以辨?
八十二問 羅城地皆有乎?
八十三問 水口星有異名乎?
八十四問 貼穴微砂何以辨之?
八十五問 砂之名與象何以悉?
八十六問 砂之應驗若何?
八十七問 砂之遠近內外何以用?
八十八問 前峰後空何以取?
八十九問 消砂之說若何?
九十問 砂之貴賤可判乎?
九十一問 砂吉凶可論矣?
九十二問 砂有土石何為吉?
九十三問 砂以何為佳?
九十四問 砂結何如?
九十五問 砂結亦有水乎?
九十六問 砂可兩龍彼此為用乎?
九十七問 砂有順逆乎?
九十八問 水之用有幾
九十九問 穴前潭水吉乎?
一○○問 客水如何?
一○一問 水形吉凶若何?
一○二問 何以知穴中有水?
一○三問 何以識風之陰陽?
一○四問 山水之應何者速?
一○五問 水亦有轉移乎?
一○六問 陰水陽水之辨?
一○七問 水味之辨?
一○八問 水之生人若何?
一○九問 何為理氣?
一一○問 三合三卦何者可用?
一一一問 羅經之用何為是?
一一二問 五行之用如何?
一一三問 立向以何為用?
一一四問 三合三卦源流如何?
一一五問 三卦於水龍向法何如?
一一六問 定水法由向或由山?
一一七問 何以正四行土無所屬?
一一八問 為何艮居東北獨主剋?
一一九問 向何以有兼加?
一二○問 淨陰淨陽不可易乎?
一二一問 水法果皆可用?
一二二問 衰向何以可立?
一二三問 葉氏三訣可用乎?
一二四問 龍運有之乎?
一二五問 公位之說有之?
一二六問 陰貴陽賤有之乎?
一二七問 巒頭埋氣何者重?
一二八問 葬法?
一二九問 承氣之法何如?
一三○問 何為吞吐浮沉?
一三一問 穴內淺深何以定?
一三二問 何以有斜、橫葬之說?
一三三問 近穴處可葬乎?
一三四問 葬者何以不破穴?
一三五問 穴內作用應何如?
一三六問 穴外作用?
一三七問 穴內所用之物?
一三八問 磚石何如?
一三九問 作堆之法?
一四○問 培補之法若何?
一四一問 墳前有路何如?
一四二問 附葬何如?
一四三問 碑碣如何?
一四四問 樹木何如?
一四五問 選擇之法何為是?
一四六問 何以談理而不陳其術?
地理辨惑
一問 地理何者為專主?
二問 獅、象、將軍、旗鼓?
三問 如何是真眼力?
四問 當看何書為是?
五問 理氣之法何如?
六問 形勢無權乎?
七問 富貴視乎形勢或理氣?
八問 何以許人富貴而未富貴?
九問 發福久漸當在何處分別?
十問 新墳舊墓何以決疑?
十一問 何者謂之真理氣?
十二問 真氣理載何書?
十三問 葉九升與尹一 何如?
十四問 名師之真從何學之?
十五問 以三合為圭臬?
十六問 如李師者有幾人?
十七問 重理氣而輕形勢?
十八問 元運不合棄之歟?
十九問 理氣如何安置不美之地?
二十問 何以用元空而不驗?
廿一問 元空本周易否?
廿二問 先天卦只是對待乎?
廿三問 三合看山、三元看水?
廿四問 何以畏之謗之?
廿五問 奇門葬法何如?
廿六問 何以有日時之異?
廿七問 何以又有用中之用?
廿八問 理氣限漢即敗絕?
廿九問 南北人何決其異?
三十問 後得吉地無蔭乎?
卅一問 乾龍必用巽水乎?
卅二問 到左到右之對待何如?
卅三問 如何安置對待理氣?
卅四問 內外水口如何看法?
卅五問 橫水來去來二口合元運?
卅六問 房分公位如何為是?
卅七問 地理純以周易為主?
卅八問 天地人配三才乎?
卅九問 遇地即葬可為法否?
四十問 高山平洋理氣異同?
四十一問 言理氣而干支無用?
四十二問 運元年數何以差別?
四十三問 巽乾何以各五十年?
四十四問 城門一訣何所指?
四十五問 如何謂之一卦通?
四十六問 何謂天心造化?
四十七問 地與運之力何如?
四十八問 繼父之墳能蔭承祧乎?
四十九問 乾暖之地好否?
五十問 數代之墳如何?
五十一問 厝新棺在家無礙?
五十二問 築圍牆葬墳何如?
五十三問 挖溝渠為界水有效?
五十四問 陰陽二宅用法不用?
五十五問 天玉經諸解未指明?
五十六問 為何凋敝不科甲?
五十七問 為何無瑕疵而不發?
五十八問 何以能永發而不敗?
五十九問 預定大地何運發?
六十問 鉗記之說可信否?
六十一問 為何每月遷移居室?
六十二問 究竟如何點穴法?
六十三問 點穴為理氣之法?
六十四問 平洋之法可得聞歟?
六十五問 習三合何以詆元空?
六十六問 何以旁城借局?
六十七問 何以行善又不施用?
六十八問 舊墳舊宅可改?
六十九問 同坐向砂水何分判?
七十問 陽宅陰地孰為重輕?
七十一問 遷父母之床能旺否?
七十二問 挨星圖真耶?
七十三問 法挨加錯在何處?
七十四問 中縫二針無用乎?
七十五問 張九儀撥砂法有驗?
七十六問 黃泉救人殺人是元空?
七十七問 元空之可憑何在?
七十八問 可有帝皇天子地
七十九問 平民地將無權乎?
八十問 陰陽撰擇何所適從?
八十一問 何以楊公九星為重乎?
八十二問 何以辨三合非是?
八十三問 山龍無水、平洋無龍
八十四問 何以獨沾景純、筠松?
八十五問 元空法至簡至易?
八十六問 未得訣而徒知善辨?
八十七問 眼力不同、用法有異?
八十八問 何謂去水來山盡合情?
八十九問 何以能驗舊墳如目擊?
九十問 平陽定穴是否無據?
九十一問 元空秘訣不宣?
九十二問 磚槨與死欲速不朽相悖?
九十三問 如何兩片、認蹤?
九十四問 厝與墳同乎不同?
九十五問 為何獨畏一凹之風?
九十六問 穴中土色不同?
九十七問 何以挨星為最貴?
九十八問 久暫之別如何決之?
九十九問 請問元空之煞?
一○○問 洩天機干犯造物?
地理十不葬
地理三字經
劉基堪輿漫興
附:三元九宮生命定局
男女合婚定局
葉九升經驗說
徐宇辳經驗說